如何建设”互联网+”智慧城市

2016年01月06日 产业趋势, 标准资料 ⁄ 共 2951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日前,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议指出,当前城市建设出现各种问题,要走“集约、绿色、智能、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智慧城市的战略目标包含在我国“五化”同步战略之中:新型工业化是主要动力,农业现代化是基础,信息化属于协同创新,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机会平台,绿色构成了整个文明转型的方向。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我们需要将“互联网+”和传统的基础设施结合起来,用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西医疗法”和“互联网+”智慧城市发展思维的“中医疗法”,中西医结合,共同治疗“城市病”,保证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现状:“城市病”要求城市转型升级

我们正在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时代逐步走向后工业文明的时代,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城市病”也逐渐成为困扰人们的重要问题。当前,城市面临交通拥堵、清洁能源不足、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垃圾围城、噪音污染、资源短缺等各种难题。如何化解这些难题?“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手段。但是“互联网+”需与传统的规划建设工具结合起来,共同治理城市存在的问题,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快速转型。

要创新城市发展模式,从“城市优先型”向“城乡互补型”发展;要从以高能耗建筑为主体的发展转向以低能耗建筑、绿色建筑为主体的发展;要从大城市的盲目扩张转向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要从盲目克隆国外的后现代建筑,转向文脉的传承、历史文化的保护、城市特色的塑造;从高环境冲击转向低环境冲击;从先污染后治理转向保护环境、顺应自然、爱护自然;要从放任式机动化转向集约式机动化;基础设施建设从大型、集中式转向小型、循环式、分布式。同时,还要实现社会公平,因为“互联网+”是人人可以享受的,新的基础设施,是体现社会公平的一种手段。

对策:全面感知、信息共享、智能解题

从城市管理角度来看,智慧城市应当能促使城市“不得病”、“少得病”或者得了病之后“快治病”,保障城市健康和谐发展;从企业角度来看,智慧城市应当能提升企业的运营能力和竞争力;从百姓角度来看,智慧城市应当便民利民、方便群众,实现节能减排。

我们应该通过全面感知、信息共享,实现智能解题。在整个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应用信息化的成果;就内容而言,智慧城市涵盖城市产业、民生、环境、防灾减灾、行政治理、资本配置等方方面面;就理念而言,智慧系统就是一个“粘合剂”,把传统城市基础设施的效能提高,使它智能化;从难度上来讲,我们进行了那么多年信息化建设,却形成了很多的信息孤岛,智慧城市建设最大的难点就是将信息孤岛连接起来,通过整合发挥更大的能力,消除部门间“信息孤岛”和利益壁垒。

“互联网+”推动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发展,现代城市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我国在8年前推行的数字城管系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专门指出,数字城管平台是我国现代化城市管理的一个基础性共享数据。数字城管也是提高城市治理效能的重要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直接找到城市问题的症结,有利于治疗“城市病”。现在的大数据,类似医疗领域的B超、CT,便于找到“城市病”的原因。把传统的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升级到以智能传感为基础的城市运营,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叠加在一起,共同治疗城市病,创造让生活更加美好的环境。

我们应从单项的智慧模式转向综合性的治病模式。把单项的、能治病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叫做专项医疗,把能够解决多个问题的叫做综合医疗,通过专项模式的不断叠加,提高我们治疗“城市病”的能力

途径:“互联网+”智慧城市建设

第一,通过“互联网+”智慧城市建设,促进节能减排。因为节能减排不仅关系到当代人的利益,还关系到下一代。节能减排必须用新的机制和手段来解决,不能单纯依赖传统的思维解决问题。

第二,通过“互联网+”智慧城市,促进城市生态建设。比如绿建智慧系统,在每一幢绿色建筑上装一个芯片,实现对建筑的节能节水、可再生能源利用、室内空气质量等参数的感知,自动调节参数,使城市生活更健康、环保、便捷。

第三,通过“互联网+”智慧城市建设,有效解决城市病。比如用智慧手段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推进绿道建设,使城市交通变得通畅。再比如把城市的排水、污水处理、防洪以及水循环利用展示出来。我们做过一个统计,如果家里的电视机跳出一个数据,显示用水量处在这个城市人均耗水量的末端,就能实现节约15%水资源的效果。例如海绵城市用了一些智慧手段,从水量的感知、警报到管网的反应,使更多的水都能够下渗转化成地下水,把水面和地下水沟通起来。这样城市就像海绵那样多储存水。此外,对于空气污染的治理,我们也可通过信息技术对污染源头进行分析、现场监测、过程控制、系统反应,使空气污染物下降。现在很多人都在分析空气污染的成因,其实每个季度、每个月、每天空气的污染物来源可能都不一样,这就需要用多种措施去应对。

其实,智慧城市的门类众多,但是“假货”不少。我们应该建设以下几种类型的真智慧城市:

第一,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使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和绩效大幅度提高,监督政府部门、帮助政府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第二,智慧城市必须实现节能减排,要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促进节能减排,使传统的城市设施极大地发挥新效益,实现绿色发展。

第三,智慧城市必须能够治疗“城市病”,使老百姓的生活更加舒适,更加健康。

如果智慧城市脱离了这三个方面,那么所谓的智慧城市就是“假智慧、空智慧”。

与此同时,建设智慧城市还需懂城市的建设者对城市进行规划,开展顶层设计。帮助地方政府看准“城市病”、治理“城市病”、预防“城市病”。现在很多所谓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专家,都不懂如何给城市看病,相当于老百姓看病,跑到兽医站了,怎么能够看病?还有很多设备供应商提出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但实际上只是给城市提供设备获利。这相当于你去看病,结果跑到了一个医药公司,他卖了一大堆药给你。这样的智慧城市建设偏离了正确方向。

我们应该回到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上来,深入思考城市内在的发展规律。无论是旧城的智慧社区建设还是新区智慧城市建设,都应该围绕问题导向,只有诊断出影响城市健康运行的主要矛盾,才能够通过智慧城市加基础设施优化、治疗、预防“城市病”。

抱歉!评论已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