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策规划 > 正文

北京市智慧社区指导标准(试行)

2017年07月20日 政策规划 ⁄ 共 2851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一、智慧社区概念。智慧社区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信息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各类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信息的自动感知、及时传送、及时发布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实现对社区居民“吃、住、行、游、购、娱、健”生活七大要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和协同化,让“五化”成为居民工作、生活的主要方式,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便利、舒适、愉悦的生活环境,让居民生活更智慧、更幸福、更安全、更和谐、更文明。

二、制定《指导标准》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智慧北京行动纲要》和实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着眼长远,立足实际,明确“十二五”期间我市智慧社区建设的着力点、发展方向和建设标准,规范、指导、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工作,使智慧社区建设在科学、合理的标准指导下稳步扎实推进。

三、远景目标。将社区建设成为政务高效、服务便捷、管理睿智、生活智能、环境宜居的社区生活新业态,实现5A模式“智慧家园、幸福生活”,使“任何人(Anyone)、在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通过任何方式(Anyway)、能得到任何服务(Any service)”。

四、指导标准结构。包括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46个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共包括3个基本标准,1个保障标准和1个评估标准。约束性指标31个,预期性指标13个。

五、指导标准内容。基本标准反映智慧社区的基本情况,包括智慧社区基础设施、智慧社区服务、智慧社区管理3个基本方面内容。

六、评估机制。

(一)评估主体。社区居民、专家、辖区单位、新闻媒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二)评估内容。评估从协同度、便利度、安全度、感知度四个维度考评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 导 标 准 属性
一、

智慧社区基础设施

1.1网络设施 1.高清交互式数字电视入户率逐年提高,并实现高清数字电视网络接入能力全覆盖。 预期性
2.接入社区和家庭的互联网宽带逐步提高,家庭用户宽带接入能力达100兆,社区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0兆。 预期性
3.无线网络公共领域全覆盖。 预期性
4.探索和丰富物联网、云计算在本社区的应用。 预期性
1.2硬件设施 1.每个社区配有电子信息显示屏。 约束性
2.社区办公电脑配置标准原则上每人1台。 约束性
3.每个社区配有一定数量用于辖区居民上网和培训的电脑,为居民提供信息化知识、上网技能培训、使居民就近享受上网服务。 约束性
二、

智慧社区服务

2.1社区服务信息 1.整合社区服务信息,共享发布渠道,支持在电视、电脑、社区电子显示屏、智能手机、微博等显示,实现多屏互动,提供随时随地"一站式"信息云模式服务。 约束性
2.为居民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健等日常便民生活信息搜索服务,使居民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最新最准确和最全面的周边生活消费信息。 约束性
3.探索建立完善的社区生活服务配送体系,为老年人、残障人提供就餐、理发、家政、维修等日常生活服务项目。 预期性
4.为居家养老人员特别是独居老人行动不便、走失、紧急求助、重度残疾人等提供便捷快速通道,快速、畅通、安心的紧急救助服务,提升为老服务水平。 约束性
2.2便民服务终端 1.根据社区规模,安装便民缴费终端。 约束性
2.积极探索在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终端开设智慧社区专区。 预期性
3.积极探索在区县电视台开设智慧社区专区。 预期性
4.为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病患人群配备电子辅助终端,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支持。 约束性
2.3公共服务系统 1.通过建立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四级政务服务网络,让居民在社区享受到相关公共政策的网上查询、网上服务。 约束性
2.通过电子政务服务的整合共享,让居民在社区享受到"一站式、互动式、高效率"的在线办事服务。 约束性
3.构建面向全民的终身学习网络和服务平台,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和网上党员学习交流园地。 约束性
4.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能享受到网上预约挂号服务。 约束性
5.逐步推进数字文化社区建设。 约束性
6.逐步推进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系统向社区扩展,为居民提供职业介绍等服务项目。 约束性
7.各有关部门要建立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信息推送机制,并及时将相关公共服务信息推送到社区或居民。 约束性
三、

智慧社区管理

3.1网格化管理系统 1.建立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系统,实现对社区人、地、事、物、组织"全覆盖、全时空、全响应、数字化、精细化、动态化"管理,实现联系群众无盲点、社区服务无遗漏、社会管理无缝隙。 约束性
3.2安全管理 1.在社区安装环境监控视频系统。 约束性
2.在社区安装可视对讲、安保监控、门禁等安全技防设备。 约束性
3.积极探索车辆智能化管理,包括智能车辆出入管理、车位信息动态感知、车位引导等。 预期性
4.居民能实时获知极端天气预警、应急避难场所、民防设施地理位置等方面信息。 约束性
3.3安居管理 1.探索在居民楼、商务楼宇安装烟雾火灾报警设备,能识别火灾并与消防系统联动。 预期性
2.探索在居民楼、商务楼宇安装燃气报警设备。 预期性
3.积极探索水、电、气的远程抄表。 预期性
4.积极探索智能家电控制。 预期性
5.积极探索有毒有害气体检测预警。 预期性
四、保障机制 4.1组织保障 1.建立智慧社区建设项目推进组织,负责项目的整体设计和系统推进实施工作。 约束性
4.2政策保障 1.研究制订高起点、高标准的政策和指标支持体系,为扎实有效地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约束性
2.建立一套严格的社会服务企业和商家考评机制,对提供服务进行质量跟踪。 约束性
4.3经费保障 1.将智慧社区建设基本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约束性
2.探索建立多元投入的经费保障机制。 约束性
4.4队伍保障 1.每个社区应明确1名工作人员负责智慧社区建设工作。 约束性
2.逐步培养集技术、业务和行政能力.于一身的新型复合型人才。 约束性
4.5推进机制 1.建立政府指导、社会协同、市场参与、共同关注、共建共享推进机制。 约束性
2.倡导企业在社区推广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先进科技成果的应用。 约束性
3.整合、发挥社会力量,为辖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 约束性
4.6信息安全 1.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配备必要的信息安全设备。 约束性
2.加强信息安全的防护和管理,确保重点领域信息安全。 约束性
五、评估机制 5.1评估内容 评估内容:分为协同度、便利度、安全度、感知度四个维度考评。

协同度主要考核:建立了科学、有效的条块协同配合机制,使居民能够及时获得各个部门的公共服务信息。建立了服务资源的整合利用机制,使社区内各类服务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并服务居民。

便利度主要考核:居民在出行、就医、教育、旅游、购物、就餐、政府公共服务信息获取等各方面的便捷程度。

安全度主要考核:居民生活环境的安全感,食品药品安全、交通安全、应急安全信息等的及时获取和感知程度。

感知度主要考核:公众对智慧社区建设的感知和认可程度。

5.2评估主体 由社区居民、专家、新闻媒体等有关方面对智慧社区建设情况按照智慧社区指导标准进行考评。

 

 

抱歉!评论已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