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趋势 > 新闻中心 > 方案/报告 > 正文

【智慧住区产业报告】第四部分:建设运营

2020年11月16日 产业趋势, 方案/报告 ⁄ 共 905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12

目前,国内智慧住区行业主要有四种类型的企业切入:

第一种以大房产物业为主,通过物业管理切入模式,针对自身的楼盘进行住区智慧化改造。从大房地产商转型过来的他们很有品牌优势,但亦有挑战,虽然具有专业的物业管理能力但缺乏智能硬件、软件平台研发和平台运营的能力。在每个城市整体上有规模,但在具体到每个城市并不一定有规模优势。在快速获取、活跃、黏住小区业主用户的能力方面,通过补贴,免物业费等活动获取用户的能力强;同时,物业企业具备覆盖社区的人员和资源优势。如何充分发挥物业企业的优势,把物业管理服务的低频交互,变成与社区居民生活相关的高频服务,在与大规模的公共商业服务商的竞争中建立特色,获得成功是物业企业面临的挑战。

第二种是以垂直业务切入的模式,在某项专业的业务上具有专业的运营能力但缺乏智能硬件和物业管理能力,商业模式可行但落地困难。企业面临获取用户的成本比较高,黏度主要靠活动和补贴来进行,缺乏线下运营资源,并要与大型综合互联网商业服务企业竞争。目前这种模式的企业基本处于维持阶段,这种模式,要承载智慧住区的全面需求有相当的挑战。

第三种是以传统大硬件厂商转型而来的企业。具备研发智能硬件的能力,但较少具备跨品牌、多品类设备互联的能力。这类公司缺乏社区服务运营能力,与物业公司相比,在对小区资源的争夺上停留在产品竞争力和配套软件层面,缺乏对后续运营的支撑。在获取、黏住小区用户能力方面,缺乏系统的运营和内容、APP的打开率低,活跃用户能力弱,缺乏没有商业二度变现能力。

第四种模式是智慧住区技术开发综合第三方运营商。以住区物联网平台+智慧物业管理+电子政务平台+生活服务平台等四种平台叠加整合在一起,为业主、物业和地产提供了一套的全平台全生态智慧住区整体解决方案。他们将试图整个住区安防硬件和智能家居打通,用统一的物业管理平台进行串联,快速获取中小型物业的合作。通过硬件全面覆盖住区,获取用户能力,同时对获得的用户进行精准的住区广告,住区电商和各类生活服务等留存用户。这类企业面临较大的持续性研发投入和平台运行成本,同时在获得新客户,特别是物业企业及开发商客户的周期和成本较高,后向服务分成的商业模式没有经过实践检验。

抱歉!评论已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