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 家庭网络信息化平台》国家标准通过审查 筑牢数字家庭安全底座

2025年09月09日 产业趋势, 会员新闻, 传播与推广, 市场推广, 新闻中心, 联盟传播平台渠道, 联盟活动 ⁄ 共 1340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2025年9月5日,《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 家庭网络信息化平台》国家标准(送审稿)审查会在北京召开。审查专家组由中科院计算所原主任朱珍民任组长,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顾问总工李铮担任副组长,汇聚北京市标准化研究院 、北京市交通大学、中国标准出版社、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工程咨询专业委员会、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IEEE PES智能建筑负载和客户系统技术委员会(中国)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分委会、信息产业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共九位权威专家组成,覆盖标准化、信息技术、工程建设等多领域,确保审查的专业性与全面性。中关村乐家智慧居住区产业技术联盟、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苏州蓝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华清智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编制单位代表共同参会。审查会由全国智标委副秘书长尚治宇主持。

标准引领:构建“好房子”建设规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实施指导监督处处长聂明学强调:当前住建部正加大标准复审与修编力度,针对不同层级有序推进各类标准的修订,注重标准间的衔接与落实,使标准体系更贴近市场、更具灵活性。编制组应进一步加强与各业务板块的联系与沟通,确保标准的时效性。专家在审查中应准确把握标准定位以及与社会发展相衔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产品标准处处长姚涛指出:此标准是住建部推进“四好”建设中“好房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化建设应用系列标准中具有重要意义。标准要解决当前产品设计不协调、互联互通困难等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居住环境的需求,并服务于数字家庭与韧性城市建设。审查应重点把握三个方向:一是注重标准的前瞻性与先进性,充分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提升标准技术水平;二是重视标准间协调性与产品互联互通,应对当前设备交互障碍的局面;三是高度重视数据与网络安全问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综合处干部孙文卓谈到:自2021年数字家庭指导意见发布以来,相关单位在政策制定、标准建设和技术研发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要不断发现当前体系的不足,构建能够满足数字家庭发展需求的标准体系,解决标准理解不清、编制不足等问题。

科学审查:先进水平获一致认可

会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姚翠友代表编制组就编制背景、技术内容进行了详细汇报。专家组逐条审议标准文本后一致认为,标准规定了家庭网络信息化平台的总体要求、体系结构、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服务系统和平台安全等,明确了该标准适用于家庭网络信息化平台的设计、开发及实施。与现行国家标准和政策协调衔接顺畅,具有先进性和可操作性,为推动数字家庭和新型城市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技术依据。

政策赋能:标准筑基“四好”城市新图景

该项标准将为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助力实现 “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 的 “四好” 目标,推动城市向宜居、韧性、智慧方向升级。通过家庭网络信息化平台这一 “基础单元”,实现 “技术标准支撑战略落地、战略落地提升民生福祉” 的双向价值。

下一步,编制组将根据审查会上专家所提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尽快形成报批稿,按程序报送主管部门,预计该标准将于2026年初正式发布。届时,标准将为构建高质量家庭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字家庭产业创新与融合应用注入新动能。

抱歉!评论已关闭.

×